须足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场外资讯

文章内容

日夫科维奇 亚泰,日夫科维奇将军

tamoadmin 2024-07-21
1.俄土战争是怎么样发生的?2.二战苏联授予元帅的是哪几个将领?3.求所有的俄国、苏联著名的元帅和将军的俄文全名以及斯大林、列宁的俄文全名.(会给加分啊)4.苏

1.俄土战争是怎么样发生的?

2.二战苏联授予元帅的是哪几个将领?

3.求所有的俄国、苏联著名的元帅和将军的俄文全名以及斯大林、列宁的俄文全名.(会给加分啊)

4.苏联元帅有哪些?

日夫科维奇 亚泰,日夫科维奇将军

意大利法西斯在1940年10月进攻希腊后,被希腊军队击退回阿尔巴尼亚,阿道夫·认识到他需要帮助其盟友,不单只重建轴心国的威望,更要阻止大英帝国有能力轰炸罗马尼亚的油田,因为德国大部份的石油供应来源自此处。

根据协议,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及保加利亚王国已加入轴心国,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令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同盟条约,摄政王保罗王子在1941年3月25日屈服于这种压力,但是,这行动深深不受反对加入轴心国的塞尔维亚民众及军方欢迎,3月27日,反对加入轴心国的塞尔维亚军官发动军事,国王彼得二世代替保罗王子亲掌政务。

这个意外令非常震怒,他决定延迟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以出兵惩罚南斯拉夫的背叛,虽然南斯拉夫新领导层已发出信息忠于轴心国,但仍然不能平息他的愤怒。

1941年4月6日,轴心国军队从四方入侵及德意志国防军轰炸贝尔格莱德,轴心国很快就取得胜利,因南斯拉夫只抵抗了11天便在4月17日投降,南斯拉夫军队虽然尽力坚守,但结果仍然一样,南斯拉夫被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及保加利亚瓜分,大部份塞尔维亚被德国占领,而克罗地亚独立国法西斯领袖安特·帕维利克把握机会宣布克罗地亚独立。

除了与德军(德意志国防军)在装备上无力相比外,南斯拉夫军队试图防卫所有的边界,但却只能分薄有限的。另外,一些南斯拉夫师团拒绝进行战斗。相反,他们视德军为把他们从塞族压迫的解放者来欢迎。因此,南斯拉夫对入侵者的抵抗很快崩溃。

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人-准备为捍卫由塞尔维亚人领导的南斯拉夫而战斗。唯一有效抵抗来自在塞尔维亚境内由塞尔维亚人自己组成的部队。[5] 塞尔维亚总参谋部认为,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大塞尔维亚”的问题上,是在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下由塞尔维亚人领导。在入侵前夕,南斯拉夫共有165名现役将领。在这些人当中,只有4名是塞族人。[6]

德国占领了斯洛文尼亚北部,同时保持直接占领了塞尔维亚的手臀和对新建立的傀儡国有相当的影响力,[7] 克罗地亚独立国 ,得到了今天克罗地亚全境之大部分及现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领土。意大利获得剩余的斯洛文尼亚、科索沃和大片的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连同几乎所有的亚得里亚群岛)。它还获得了新成立的黑山傀儡国控制权,并获得克罗地亚独立国的王位,虽然没有真正的行使权力。匈牙利派遣匈牙利第三军国占领在塞尔维亚北部的佛伊弗迪纳,后来又强行吞并部分巴拉尼亚、巴奇卡、梅吉穆列县和普雷克穆尔基。[8]同时保加利亚占领了邻近今日马其顿共和国全境。

同盟国继续承认流亡的南斯拉夫王国及后来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的抵抗力量分成两个派系:南斯拉夫游击队,***领导;塞尔维击队,一个保守的保皇党和民族主义派别,得到被占领的南斯拉夫内几乎全部塞尔维亚人的支持。塞尔维击队最初得到西方盟国的承认。而南斯拉夫游击队就得到苏联的支持,但在德黑兰会议(1943年)上才代替塞尔维击队得到盟国的普遍承认。在这次会议后,塞尔维击队跟轴心国的合作程度大大增加。

南斯拉夫游击队(官方正式名称是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军及党卫队),由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元师指挥,主要是抗击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国内的通敌者。他们依靠一批从西班牙内战中获得丰富作战经验的战士练兵,并在社会主义者思想下赢得不同国家的支持,他们在斗争中逐步获得同盟国和南斯拉夫流亡承认为合法的南斯拉夫解放力量。该运动令他们成为在被占领的欧洲下最大的抵抗力量,共800,000人部队编为4个方面军,[9]最终南斯拉夫游击队击败所有反对者成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民主联邦 (后来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官方军队。

虽然马其顿游击队的活动南斯拉夫人民之一部分,但马其顿的特殊情况(由于当地***人强烈的自治倾向)导致建立了一支独立的军队称为马其顿解放军并参与马其顿民族。到1944年,马其顿人和塞尔维亚人在塞尔维亚南部取得了联系,形成了联合指挥,因而使马其顿游击队直接受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元师指挥。[10]马其顿***的自治倾向,其中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终于在1945年的第二届马其顿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大会大会上被解决了。

保皇党的塞尔维击队(正式名称是南斯拉夫祖国军),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指挥,主要由是从分散的南斯拉夫军队残余组成,获得塞族压倒性的支持。塞尔维击队在德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在1941年4月17日投降后不久成立。最初塞尔维击队是被南斯拉夫流亡和同盟国唯一承认的抵抗运动组织。南斯拉夫游击队曾试图在冲突早期与塞尔维击队合作,但这合作关系很快土崩瓦解。在毫无结果的谈判后,塞尔维击队***,米哈伊洛维奇将军,转而将南斯拉夫游击队当作自己的主要敌人。据他说,原因是人道主义:防止德军向塞尔维亚人报复。[11]不过,这并没有令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抵抗活动中止,塞尔维击队单位在1941年11月攻击南斯拉夫游击队,而越来越多地接受德国和意大利人之补给和合作。英国联络米哈伊洛维奇告知伦敦将在乌日攻击(见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后停止供应,但英国在攻击后继续这样做。[4]

早期之抵抗

轴心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发动。[12] 同日,南斯拉夫游击队组成了第1锡萨克游击支队,是在欧洲第一支武装抵抗单位。成立于克罗地亚锡萨克附近的布赖左威查森林,其成立标志着在占领的南斯拉夫内反轴心国抵抗的开始。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各个与解放运动有或多或少连系的军事组织都在南斯拉夫各个地区与轴心国部队爆发了武装对抗。南斯拉夫***决定在1941年7月4日正式发动武装起义,该日后来被标记为战士节-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公众期之一 。日基察·约万诺维奇 (“西班牙人”)在1941年7月7日于该战役中发射了第一枪,这一天亦是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其中一个加盟共和国)的国庆日。

1941年8月10日,在一个名叫Stanulovi?的山区村落,南斯拉夫游击队组成了科帕奥尼克游击队支队总部。他们解放区,包括附近的村庄,最初在南斯拉夫被称为“矿工共和国”,并存在了42天。抵抗运动战士稍后正式加入南斯拉夫游击队。1941年12月22日,南斯拉夫游击队组成了第一无产阶级突击旅 (1. Proleterska Udarna Brigada) - 是南斯拉夫游击队第一个正规军事单位,能对该区以外之地方取军事行动。12月22日成为“南斯拉夫人民军日”。1942年游击队分队正式并入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军及党卫队支队(NOV i POJ)。

塞尔维击队是在南斯拉夫军队投降后,由一些剩余的南斯拉夫士兵编成。这支部队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陆军上校在塞尔维亚西部戈瓦组成。然而,不同于南斯拉夫游击队,米哈伊洛维奇的部队成员几乎完全是清一色的塞尔维亚人。他指示他的部队武装自己,并等待他的命令作最后攻击。米哈伊洛维奇避免直接取行动攻击轴心国部队,他判断这在战略重要性是不高的。

在1942年,时代周刊,精选了一篇文章以称赞米哈伊洛维奇所领导塞尔维击队的“成功”,并预言他是在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唯一的自由防守者。塞尔维击队也得到被救援的几个被击落之盟军飞行员的赞许。然而,铁托的游击队在这一时期更积极地与德军战斗。铁托和米哈伊洛维奇曾被悬红10万元以取他们的头颅。虽然在“正式”上与德军和乌斯塔沙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但塞尔维击队却遣使与意大利和其他占领军和卖国贼部队作秘密交易。

轴心国的反应

使用日益成功的游击战术以对付轴心国占领军和其在当地的通敌者、塞尔维亚救国、乌斯塔沙控制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及塞尔维击队(他们亦被认为认为通敌者)。他们逐渐取得更多成功和来自一般民众的支持,并成功地控制大片南斯拉夫领土。人民委员会被组成以作为被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的地区的民选。在一些地区,甚至设立一些工业。

但是,开始时,南斯拉夫游击队力量相对较小,装备较差,也没有任何基础设施。但是,他们相对于其他在前南斯拉夫的军事和准军事组织有两个主要优势:第一个和最直接的好处是拥有一批人数需少但从西班牙内战中获得丰富经验的退伍军人。不像其他一些军事和准军事单位,这些退伍军人有丰富的现代战争经验,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斯拉夫相当类似。其他主要优势,特别是在战争后期变得更加明显,是南斯拉夫游击队是重视意识形态而不是民族。因此,他们可以期望几乎在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至少获得一定水平的支持,而不像其他准军事组织限于克族或塞族占多数的领土。这使他们的单位有更多的机动性,更多的移动,有更大的潜力招募新兵以提高他们的声望。

但是,轴心国,相当了解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威胁。他们试图发动一系列小型攻势以摧毁它们。同时还有7次主要的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以专门针对消灭所有南斯拉夫游击队。这些重大的攻势通常是由德国国防军和武装亲卫队、意大利、塞尔维击队、克罗地亚独立国、塞尔维亚救国、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之联合部队实施。主要攻势包括两次大规模的行动: 白色行动和黑色行动又称为第四次攻势(雷特瓦战役)和第5次攻势(苏积斯卡河战役)。[13]

在10月和11月寒冷的天气限制了在南斯拉夫战线的空中活动。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行动蔓延到塞尔维亚东部地区和一些以萨拉热窝机场为基地的空军中队使他们出现在波斯尼亚-塞尔维亚边境地区。南斯拉夫游击队试图巩固和扩大在南斯拉夫东部的控制区,他们已经在1941年秋季解放了这些地区。[14]

在1942年,与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战斗加剧。游击队不仅解放了南斯拉夫东部大片领土,而且鼓励全国各地发动叛乱。

南斯拉夫的抵抗组织,除了一些较小的地区,将其设立的大型解放区沿萨格勒布和里耶卡的城市方法扩大至雷特瓦河西部和波斯纳。南斯拉夫游击队已发展更强大-兵力已超过60,000人并成称为“铁托的国家”,他们都是受过良好的训练和得到炮火支援。1943年1月20日,驻南斯拉夫德军总部发动进攻的代号为“白色行动”目的是收复失去的领土。这次行动得到德国空军、意大利空军及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的飞机支援。从萨拉热窝起飞的第2及第3中队和由巴尼亚卢卡来的第6中队参与轰炸以及投下传单张的任务。

在白色行动后巴尼亚卢卡空军基地得到新成立的第5中队的增援。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现在拥有3个空军基地和6个联队和14个中队。1943年期间新飞机陆续抵达,包括30架经过大修从德国飞来的Do 17E轰炸机,它们被分派至第3中队(萨格勒布),以及第13和第15中队(巴尼亚卢卡)。从意大利到来的34架长程Bücker Bü 131年青人和25架Saiman 200轻型双座训练机,它们被分派至所有三个空军基地。

虽然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在随后的反游击战的进攻中只扮演了简单的角色,包括在1943年中的黑色行动,其主要参与在克罗埃西地亚中部战线的行动。与往常一样,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抵抗显示出生存性和有效性,并开始进行新的行动以影响在南斯拉夫的战局。

南斯拉夫游击队已清楚地意识到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的中型轰炸机部队不断空袭所造成的威胁。1943年8月10日由萨拉热窝的拉伊洛瓦茨机场飞来的一个旅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夜间袭击,三个半小时的袭击,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有10架轰炸机被击落,另外还有5架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和运输机被摧毁,另有17架飞机受伤。虽然一些机组人员利用飞机上的机枪还击从,南斯拉夫游击队只损失少于20架起机。此后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司令部抱怨说,德军命令在发生空袭时把飞机分散至各地的机场周边地区,使飞机尤其容易受到这种类型的地面攻击。[19].

在南斯拉夫历史学家确定了7个轴心国行动为有编号的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

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一次敌人进攻),是轴心国在1941年秋季对乌日共和国的攻击,这是一片由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塞尔维亚西部所建立的一片解放领土。1941年11月,德军攻击和重新占领这片领土,大多数南斯拉夫游击队逃往波斯尼亚。正是在这一攻势,南斯拉夫游击队和保皇党的塞尔维击队之间脆弱的协作关系破裂,公开敌视对方。

第二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二次敌人进攻),是在1942年1月由轴心国部队对在波斯尼亚东部对南斯拉夫游击队所作的协同攻击。南斯拉夫游击队为避免再次被包围并被迫撤退至萨拉热窝附近的伊格曼山区。

第三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三次敌人进攻),是在1942年春季对在波斯尼亚东部、蒙的内哥罗、桑扎克和赫塞哥维纳的南斯拉夫游击队之进攻。德军称此次是代号为三重奏行动,但南斯拉夫游击队在行动结束时再次及时逃出。有一些资料来源错误地称这次行动为发生在1942年夏季的科扎拉战役。

第四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四次敌人进攻),也称为雷特瓦战役或白色行动,该战役之战场跨越波斯尼亚西部及黑塞哥维那北部,最终南斯拉夫游击队撤退至雷特瓦河。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1月至4月。

第五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五次敌人进攻),也被称为苏积斯卡河战役或黑色行动。这次行动是紧接着第四次进攻之后展开,于1943年5月至6月在波斯尼亚东南部及蒙的内哥罗北部包围南斯拉夫游击队。

第六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六次敌人进攻),是在意大利投降后由德意志国防军和乌斯塔沙进行的一系列行动,企图确保亚得里亚海海岸。该攻势在1943年秋季和冬季至1944年展开。

第七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七次敌人进攻),是在1944年春季在波斯尼亚西部的最后攻击行动,包括跳马行动(飞跃骑士),未能成功地消灭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本人及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领导属。

[编辑] 同盟国支持的转变

主条目:南斯拉夫与同盟国

在之后的冲突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在道义上取得胜利,他们只获得同盟国有限的物质支持,谁在这之前一直支持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将军领导的塞尔维击队,但在战争期间相信他们双方互相协作收集许多情报。

为收集情报,西方盟国的代表被派来渗入南斯拉夫游击队和塞尔维击队。通过与抵抗组织交流收集情报对补给成功至关重要,对盟军在南斯拉夫的战略有重要影响 。收集情报工作最终导致他们被南斯拉夫游击队蒙蔽和塞尔维击队的失败。在1942年,虽然补给供应是有限的,象征性的支持同时被送往两个抵抗组织。在新的一年里,将出现变化。德军实施施瓦茨行动 (苏积斯卡河战役,第五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是一系列攻势的其中之一,目的是消灭抵抗力量,当时英国派遣威廉·迪肯到来,以收集资料。

他的报告中包含两个重要的意见。首先是南斯拉夫游击队是勇敢和积极的德军第1山地师和德军第104轻步兵师作战,遭受重大伤亡和需要增援。第二个意见是,整个德军第1山地师已经从俄罗斯利用过境铁路线通过塞尔维击队控制的领土转移至这里。英国截取(ULTRA)的德国情报信息证实塞尔维击队行为胆怯。即使到今天,许多情况下、事实及动机仍不清楚,情报报告导致盟军加快在南斯拉夫空中支援和转移政策。1943年9月,在丘吉尔的要求下,斯菲茨·麦克林准将空降至铁托在德尔瓦尔附近的总部担任与南斯拉夫游击队连系正式常任连络官员。虽然塞尔维击队偶尔仍然收到补给,但南斯拉夫游击队将得到大部分的援助。[1]

因此,在德黑兰会议后南斯拉夫游击队被同盟国正式承认为合法的民族解放力量,盟军随后更建立了巴尔干空军 (根据斯菲茨·麦克林准将的建议),其目的是提供更多的物资和战术空中支援给铁托元帅的南斯拉夫游击队。

在1944年1月,铁托的部队未能成功攻占巴尼亚卢卡。但是,尽管铁托是被迫撤回,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部队也被西方媒体的注意到缺乏行动。[20]在1944年6月16日,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国王彼得二世的南斯拉夫流亡在维斯岛签署了铁托-苏比锡协议。这项协议是试图形成一个将包括***人和保皇党人士的新南斯拉夫。它要求流亡与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阿夫诺伊 (Antifa?isti?ko V(ij)e?e Narodnog Oslobo?enja Jugoslije, AVNOJ)合并。铁托-苏比锡协议还呼吁所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加入南斯拉夫游击队。该游击队被王国承认作为南斯拉夫的正规军。米哈伊洛维奇和许多塞尔维击队拒绝接听电话。

在1945年3月30日至4月8日之间,米哈伊洛维奇将军的塞尔维击队最后试图将自己建立为在南斯拉夫对轴心国的一个可信的打击力量。塞尔维击队与乌斯塔沙及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的联合部队交战。当时这一仗是攻打在巴尼亚卢卡附近的克罗地亚独立国。该战役以克罗地亚独立国部队获胜而结束。

盟军在巴尔干的攻势

至1944年12月31日在1944年8月,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发动,罗马尼亚退出战争,和罗马尼亚军队被置于苏联红军的指挥之下。罗马尼亚部队,攻击德军,参加了布拉格攻势。保加利亚亦退出战争,并在9月10日 ,对德国和其剩余的盟友宣战。轴心国派出较弱的师团入侵保加利亚但很轻易被击退。在马其顿,保加利亚军队被德国军队所包围和被高级军事指挥官背叛,迫使他们边战边退回到旧日的保加利亚边境。3个保加利亚军团(总数约455,000人)在1944年9月下旬得到托狄及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同意下进入南斯拉夫,并从索非亚移至尼什和斯科普里一线以实施阻止德军撤出希腊的战略任务。塞尔维亚东部及南部和马其顿于两个月内被解放和拥有130,000人强大兵力的保加利亚第1军团继续向匈牙利推进。

同时,在盟军的空中支援和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南斯拉夫游击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至塞尔维亚救国身上,该国是塞尔维亚轴心国的第五纵队。该地区的战斗在1941年乌日共和国垮台以来相对较少(见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在10月20日,红军和南斯拉夫游击队在一次联合进攻中解放贝尔格莱德。在冬季到来时,南斯拉夫游击队有效地控制了整个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东部地区的一半、瓦尔达尔马其顿、蒙的内哥罗—以及大多数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德意志国防军和由乌斯塔莎控制的克罗地亚独立国部队在整个1944至1945年的冬季坚守斯雷姆战线。为了提高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兵力,铁托宣布大赦所有在1944年12月31日前投诚的卖国势力成员。

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全面进攻

1945年3月20日,南斯拉夫游击队在莫斯塔尔-维谢格拉德-雷特瓦地区发起了总攻的。随着大片的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农村地区被南斯拉夫游击队控制,最后的进攻行动包括将这些领土连接在一起和攻占主要城市和公路。在这次总攻中铁托元帅指挥游击队约80万人分为4个军团 :在第1军团由达普·切维奇指挥、第2军团由科贾·波波维奇指挥、第3军团由科斯塔·拿华指挥和第4军团由佩塔.德拉普辛指挥。此外,南斯拉夫游击队还有8个独立军(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和第10军)。

面对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是德国将军亚历山大·罗尔的德国E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有7个军(第15山地军、第15哥萨克军、第21山地军、第34军、第69军和第68军)。这些部队包括17个被削弱的师团(第1哥萨克师、第2哥萨克师、武装亲卫队第7师、第11空军野战师、第22、第41、第104、第117、第138、第181、第188、第237、第2、第369步兵师、第373克罗地亚人、第392克罗地亚人和武装亲卫队第14乌克兰师)。除了这7个军外,轴心国还有海军和空军残余力量,但不断遭受由英国海军、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袭击,和强有力的警察部队,以确保后方。[21]

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军队在1944年11月进行了改组,其部队与乌斯塔沙和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的单位合并为18个师,其中包括13个步兵师、2个山地师、2个攻击师和1个克罗地亚后补师,每一个师都装备了机动火炮和其他支援单位,还有几个装甲单位。从1945年年初起,克罗地亚各师团被分配到德军数个军及从1945年3月起防卫南部战线。[22]

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和克罗地亚空军军团各单位的 ,由东部阵线撤回以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空中支援(对地、战斗机和运输)直到1945年5月,更有时遇到及击败英国空军、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苏联空军的空中攻击。至1945年3月德军仍提供最新式的德国Bf 109G和K型战斗机给它们。[23]

塞尔维亚单位包括塞尔维亚救国属下的塞尔维亚国民警卫队和塞尔维亚志愿军残余。甚至有一些斯洛文尼亚国民警卫队(Slovensko domobranstvo, or SD)的单位,仍然完好无缺地驻守在斯洛文尼亚。[24]

到1945年3月底,在向克罗地亚军队司令部知道,尽管战线仍然完好,它们最终将因缺乏而战败。出于这个原因,它们决定撤退至到奥地利,以向从意大利向北推进之英国军队投降。[25]

在总攻击实施的第一天,比哈奇被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第4军团在佩塔.德拉普辛的指挥下,攻破了第15武装亲卫队骑兵军的防线。至4月20日,德拉普辛解放了利卡和克罗地亚沿海地区,其中包括一些岛屿,并到达旧南斯拉夫接壤与意大利的边界。5月1日,在攻占由德国第68军防守、由前意大利控制的里耶卡和伊斯特里亚后,南斯拉夫第四军团在同一天于伊斯特拉半岛同西方盟军会师。

南斯拉夫第2军团在科贾·波波维奇的指挥下,4月5日强行渡过波斯纳河,攻占了多博伊,并到达了乌纳河。5月8日,南斯拉夫第2军团,连同南斯拉夫第1军团的单位,攻占了萨格勒布。在4月6日,南斯拉夫游击队第2、第3和第5军从德国第21军手中收复了萨拉热窝。

4月12日,南斯拉夫第3军团在科斯塔·拿华的指挥下,强行渡过雷特瓦河。第3军团然后通过波德拉维那成扇形展开,到达萨格勒布以北地区,并在德拉沃格勒地区越过旧日奥地利同南斯拉夫之间的边境。第3军团封锁了周围的敌军,其前进的机动支队与第4军团的支队在克恩顿会师。

同是在4月12日,南斯拉夫第1军团在达普·切维奇的指挥下,渗入德国第34军在斯雷姆的防线。4月22日,第1军团粉碎了防御工事和向萨格勒布推进。在联同第2军团攻占萨格勒布后,两个军团向斯洛文尼亚前进。

最后行动

南斯拉夫游击队通过被解放的比托拉5月2日,德国首都,柏林,失陷。在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及欧洲战争正式结束。意大利已经于1943年退出战争,保加利亚在1944年停战,而匈牙利在1945年早些时候投降。尽管德国投降,但仍有零星的战斗在南斯拉夫发生。5月7日,萨格勒布被解放,5月9日,马里博尔和卢布尔雅那被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占,一般[ [亚历山大L?hr ] ] ,德国E集团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罗尔将军于1945年5月9日即星期三在斯洛文尼亚华伦积附近的Topol?ica被迫签订其指挥下的部队的全体投降书。只有在克罗地亚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势力依然存在。

从5月10日到5月15日,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其它地区继续面对来自克罗地亚人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部队抵抗。在波加那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的最后一场战役,于5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亚Prevalje附近的波加那展开,及在1945年5月15日结束。这是最后的高潮和一系列南斯拉夫游击队和大量(超过30,000人)德军 (德意志国防军)、克罗地亚乌斯塔沙、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 (哈瓦斯科本土防卫军)、斯洛文尼亚国民警卫队 (本土防卫军),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击队部队企图撤退到奥地利。

总结

在1945年5月15日,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乌斯塔沙、武装亲卫队第15哥萨克骑兵军和塞尔维亚国民警卫队之残余和塞尔维亚志愿者军 ,向英国军队投降。克罗地亚人试图根据日内瓦公约内的条款跟英国谈判投降,但是没有被理会。克罗地亚独立国在1943年1月20日已加入该公约,并被确认这是“好战者”,也就是说,作为在战场拥有武装部队的一个民族国家。所有签署该公约的国家,其中包括大不列颠和美国,均被告知这一确认。[25] 5月5日,在帕尔马 (伊斯特里亚西北50公里的里雅斯特),2,400和2,800名塞尔维亚志愿军士兵向英军投降。5月12日,另外2500名塞尔维亚志愿军士兵在雷特瓦河的Unterbergen向英军投降。

大约在6月1日,向英军投降的大多数塞尔维亚国民警卫队、塞尔维亚志愿军、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乌斯塔沙民兵和武装亲卫队第15哥萨克骑兵军士兵,被英军移交给南斯拉夫联合,这行动代号为驳船行动。南斯拉夫游击队以残酷手段对待战俘,被称为布雷堡。6月8日,美国、英国及南斯拉夫同意控制的里雅斯特。

1945年3月8日,南斯拉夫联盟在贝尔格莱德成立与铁托出任首相和伊万·舒巴希奇作为外交部长。国王彼得二世同意在结束统治流亡之前等待全民公决结果。在7月18日清晨,米哈伊洛维奇,连同9名塞尔维击队其他人员,在Lisi?iji Potok被处决。这基本上结束了二次大战属于***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和保皇派的塞尔维击队之间的内战。

俄土战争是怎么样发生的?

一、路易斯-亚历山大-贝尔蒂埃 Louis Alexandre Berthier ,Prince de Neufchatel

1753.11.20-1815.06.01 纳夏泰尔和瓦格拉姆亲王

父亲是地形测绘工程师,早年受过地图测绘员的训练。他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参谋长人选,精力充沛,为人严谨,一丝不苟,常常亲自核查自己下达的命令,此外对于地图的记忆力极好,善于领导侦察部队和将复杂的军事行动写成简单明了的报告。

但是由于缺乏果断的魄力,所以不适合担任军队的指挥官。另外,在忠于拿破仑时期,曾经依照皇帝的命令娶巴伐利亚公主为妻。

主要事纪:

北美独立战争中成为罗尚博将军的中尉参谋。

大革命时期为上校,指挥凡尔赛的国民自卫军,坚决反对列库安特尔党。后出任旺代省革命军参谋长,在作战中负伤。

1794年热月后,到阿尔卑斯军团担任克勒曼将军的参谋长,

1795年5月9日(一说3月3日)随克勒曼调意大利军团参谋长 9月又随克勒曼回阿尔卑斯军团任参谋长

1796年拿破仑出任意大利军团司令后,主动请求追随,3月份出任意大利军团参谋长

17年12月9日接任意大利军团司令,指挥对罗马的占领。

1798年4月出任拿破仑指挥的东方军团参谋长,7月2日登陆亚历山大后,下令发布了用法文,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写的公告

1799年8月24日登缪伊伦号陪同拿破仑回国11月10日担任拿破仑为第一执政的陆军部长

1800年4月2日改任预备军团司令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5-1808年出任大军团参谋长

1808年担任西班牙军团的参谋长

1809年4月短暂兼任德意志军团副司令,代理指挥权几天,结果造成局面被动,很快被拿破仑解除指挥权。

1809年12月1日再度出任西班牙军团参谋长

1812年担任新建大军团参谋长

1813年初生病离职,3月底病愈后被任命为重建的大军团参谋长。

1815年3月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到法国后,他拒绝效忠拿破仑,护送路易十八出国,避居巴伐利亚。 4月10日被拿破仑从元帅名单上除名。不久,他突然发狂,跳楼而亡。

二、邦-阿德里安-蒙塞 Bon Adrien Moncey

1754-1842 孔内利阿诺公爵

莱因军团的军长。马伦哥战役后,该军调海峡监视。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1807年入侵西班牙。1808年初出任西班牙军团第三军军长,3月封为孔内利阿诺公爵。

退役后曾经担任荣军院院长,并以该身份于1840年在巴黎迎接由圣赫勒拿岛运回来的拿破仑灵柩。迎灵前已经病魔缠身,但是要求大夫无论如何让他活着看到皇帝的灵柩,安葬后,说:“我可以回家等死了。”

三、查尔斯-奥热罗 Charles Augereau ,duc de Castiglione

1757.10.21-1816.06.12 斯蒂维耶雷公爵

圣马尔索郊区人,年轻时做过小偷,加入波旁王朝的军队后曾在三支军队中开过小差。近乎无主义者,无政治头脑却喜爱政治辩论和行政活动,但每每把事情弄糟。

主要事纪:

大革命开始时是军士,曾被派往那不勒斯王国训练那不勒斯军队。后在东比利牛斯军团对西班牙作战因功升为将军和师长。

1795年法国西班牙签署和约后率本部调意大利军团隶属,是拿破仑刚执掌意大利军团时著名五师长之一。

1796年4月13日-14日在米勒摩斯以较大伤亡迫使奥将普罗韦拉投降,并击退奥将柯里。8月初于斯蒂维耶雷村阻击并反攻维尔姆泽和科斯达诺维奇,迫敌后撤。

9月7日在普里莫拉诺击败维尔姆泽前卫,8日在巴萨诺击败维尔姆泽。11月6日在布兰塔河边击退阿尔文齐。11月15日所部在阿尔科拉和阿尔文齐的奥军争夺木桥,未果。16日,17日两度攻击。

17年1月16日在法沃里塔歼灭普罗韦拉。8月8日出任巴黎军区司令,9月4日参与“果月18日”,其后曾担任莱因军团司令和高卢-巴达维亚军团司令。

1801年之后,长期担任第七军军长。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5年参加多瑙河作战,

1806年参加对普鲁士作战,10月14日参加耶拿会战,12月底和友军进攻哥利敏的俄军布霍夫顿部,将其驱逐。

1807年2月8日战本尼格森俄军主力,部队遭遇迎面大风雪,被俄军炮兵杀伤很多,本人亦负伤,后去职养伤。

1808年3月封为斯蒂维耶雷公爵

1809年出任德意志军团第八军军长。

1809年接任西班牙军团第七军军长。

1812年出任新建大军团第十一军军长,参加对俄国的远征。

1813年3月担任重建大军团第九军(巴伐利亚军)军长。10月16-19日参加莱比锡战役。

1814年初出任里昂军团司令。

1815年拒绝效忠拿破仑,4月10日被拿破仑从元帅名单上除名。

4.安德烈-马塞纳 Andre Massena ,duc de Rivoli,Prince d'Essling.

四、利沃里公爵,埃斯林亲王1758.5.6-1817.4.4?

尼斯人,年轻时做过侍者,也做过游民,后加入波旁王朝在意大利方面的军队,服役14年,但是连军士长都没有当上。大革命后,获得快速提升,直到意大利军团的师长,是拿破仑刚执掌意大利军团时著名五师长之一。

他是除达武以外,拿破仑元帅中另一被认为具备大军团指挥能力的优秀军官。他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常骑马日夜翻山越岭而不觉疲惫,为人个性顽强,处事坚决,思想明确,作战勇敢,即使受伤也象胜利者般战斗,从不灰心丧气。

但是忽视军纪,不关心部队行政和经济事物,进攻缺乏周密的考虑,演讲缺乏口才和号召力。

主要事纪:

1794年4月6日还是旅长的他,参加对皮埃蒙特的作战,率部占领塔纳尔多山,月底截断敌军退路。5月8日与友军共同占领因德山口。

1795年11月22日-24日在洛鲁击败奥地利军队。

1796年4月12日与友军在芒泰诺泰击溃奥将阿根陶,

4月14日与友军共同进攻,再败阿根陶。

4月15日又反击突然增援阿根陶的奥军武卡塞维奇部,将其驱逐。

5月10日率部夺取洛迪。

6月3日占领维罗纳。

7月30日一天阻击奥军增援。

8月3日先守罗纳托,后放弃等友军来到反击占领罗纳托的奥军科斯达诺维奇,收复罗

纳托,并于斯蒂维耶雷村阻击维尔姆泽和科斯达诺维奇。

9月4日占领罗韦雷托,5日占领特伦托。

9月7日在普里莫拉诺击败维尔姆泽前卫,8日在巴萨诺击败维尔姆泽。

9月15日在圣若尔日战斗中担任中路进攻,大败维尔姆泽。

11月6日在布兰塔河边击退阿尔文齐。

11月11日在卡尔迪埃罗山阻击阿尔文齐,掩护部队后撤。

11月16日,17日两度进攻阿尔科拉,他身先士卒,用剑尖举着自己的帽子做军旗进

攻,终于成功,迫使阿尔文齐撤退。

17年1月13日星夜驰援利沃里,14日与友军共同重创阿尔文齐。当日,又强行军南下驰

援,于16日增援曼图亚围城部队。

3月率部反击,杀开血路,先后占领费尔特雷,贝卢诺,比利姆贝格,杰姆纳,

3月23日突破塔尔维西奥山隘,27日占领菲拉赫,28日占领克拉福根,

4月1日在诺伊马特克峡谷击败查理大公,2日突破杜恩斯滕峡谷,9日占领布鲁克。

1799年出任黑尔维榭军团司令,

8月12日指挥军团右翼将奥军赶出施维次,格拉里斯,圣哥达尔德等地。

8月14-19日指挥军团中路军进攻苏黎士,未果。

8月23-25日在迪耶提康村-苏黎士的系列作战中彻底击败俄军科尔萨科夫部。

10月再次击败科尔萨科夫的俄奥联军。

10月7日挫败奥军康德军团,占领康斯坦次。

11月24日出任意大利军团司令。

1800年6月4日因粮尽而有条件的放弃抵抗。

8月以贪污军饷指控而去职。后拥护共和及与拿破仑关系紧张而入预备役。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5年8月再度出任意大利军团司令。

10月28-31日与查理大公激战于卡尔迪埃罗。

1807年4月因拉纳生病而担任第五军军长。

1808年3月封为利沃里公爵

1809年2月21日出任莱因观测军军长,

3月该军改称德意志军团第四军,参加第二次多瑙河作战。

4月21日反击奥军席勒军。22日反击查理大公的奥军主力。

5月2日在埃贝尔斯贝格强渡劳特恩河。

5月21-22日参加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率部先渡过多瑙河,由于缺少支援失利,部队损失惨重。

6月30日负责佯攻。

7月5-6日参加瓦格拉姆战役,死守左翼,顶住了奥军克里劳和柯罗华特两个主力军的冲击。

7月10日在兹诺莫伊重创奥军。

1809年晋封埃斯林亲王

1810年4月16日任葡萄牙军团司令。

7月9日夺取罗德里戈城。

8月27日占领阿尔梅达入侵葡萄牙。

9月27日与韦尔斯利激战于布萨库。

10月10日受阻于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

1811年3月5日撤退葡萄牙。

4月3日在萨布戈败于韦尔斯利。

5月3-5日于富恩特斯-德奥尼奥罗再败于韦尔斯利。

5月10日被解除职务。

后曾担任第八军区(马赛军区)司令。

五、让-巴普蒂斯-儒尔当 Jean-Baptiste Jourdan

1762-1833 伯爵

缺乏魄力,满脑子的错误作战原则。

主要事纪:

1796年时为桑布尔-默兹军团司令

6月15-19日与查理大公作战,先退后攻,在阿尔田基尔亨挫败敌军攻势。

7月接命令,率部实施远征德意志的作战。

7月8日前卫战击败奥将瓦尔田斯列卞,12日进入美因河平原。

7月24日和8月3日分别迫降维尔茨堡和肯尼格斯哥封要塞。

8月6日在福赫海姆击溃敌军,11日迫降罗田堡要塞,15日迫敌退出维耳斯河阵地,20日夺取沃尔费林根高地,遭反击又退出。

8月22日被查理大公赶出诺伊马特克阵地,接着在福赫海姆再败。

9月3日在维尔茨堡与查理大公决战失利。不久,免去司令职务。

1798年10月接任莱因军团司令。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8年出任西班牙部队的参谋长,

1809年6月被撤职,之后又恢复。

六、让-巴普蒂斯-贝尔纳多特 Jean-Baptiste Bernadotte

1763-1844 蓬特-科沃亲王

主要事纪:

1796年时为桑布尔-默兹军团师长,参加1796年儒尔当对德意志的远征战役。

17年3月改隶意大利军团,参加对奥地利的进攻。

3月16日率部强渡塔利亚曼托河。19日冲击格拉迪斯卡要塞失利,援军来到时迫降要塞守军。

1798年与拿破仑兄长约瑟夫-拿破仑的姨妹结婚。

1799年反对雾月。

1801年之后,长期担任第一军军长。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5年参加多瑙河作战,11月15日因行动迟缓被拿破仑斥责,

12月2日参加奥斯特利茨会战。

1806年封为蓬特-科沃亲王

1806年参加对普鲁士作战,10月14日在多恩堡坐等命令,消极作战。

11月7日在特拉弗明德迫降普军布吕歇尔部。

1807年1月25日在莫伦根阻击俄军本尼格森部。

6月4日参加古茨泰特-阿伦施泰因作战负伤而去职。伤愈后担任驻汉堡的军区司令。

1809年3月担任德意志军团第九军(萨克森军)军长,参加第二次多瑙河作战。

7月5-6日参加瓦格拉姆战役,所部数次被敌击溃。战役后被撤职,遣送回国。

1810年8月21日被选为瑞典王储。

1813年加入反法同盟,8月担任联军北路军团的司令。

10月17日参与联军已经处于胜利在望的莱比锡战役,并说服拿破仑部队中的萨克森军倒戈。

1818年即瑞典王位。

七、纪尧姆-布律纳 Guillaume Brune1763-1815

主要事纪:

17年时为马塞纳部旅长,3月参加对奥地利的进攻作战

3月23日在塔尔维西奥山隘奋不顾身,击败优势奥军。

1799年担任高卢-巴达维亚军团司令

9月10日进攻登陆荷兰的英军失利。

9月18日卑尔根战斗,挫败英俄联军的进攻。

10月2日阿耳克马战斗,再度挫败英俄联军。

10月6日卡斯特里库姆战斗,三挫英俄联军。

1800年8月出任意大利军团司令。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7年出任驻汉诺威的军区司令。

八、若阿尚-缪拉 Joachim Murat,King of Naples

1767.03.25-1815.10.13 贝格大公,那不勒斯国王

勇敢的骑兵军官,善于指挥骑兵作战,但是没有政治头脑,摆弄小聪明。

主要事纪:

1795年10月5日身为骑兵少尉追随拿破仑镇压“葡月13日”,他从巴黎郊区弄来40门火

炮,使得拿破仑取得胜利。

1796年提升为上校,5月29日在博尔格托率法国骑兵击败奥地利和那不勒斯骑兵,是大革命

以来骑兵单挑中法国骑兵首次获胜战例。

6月抵达热那亚,奉命以武力后盾取得当地上议院对法军要求的全部满足,29日占领里窝那。

7月配合友军进攻曼图亚要塞,取得所有障碍控制权。

9月初切列阿之战小负。

17年3月参加对奥地利的进攻

3月16日率15轻装联队强渡塔利亚曼托河。

1798年4月上校军衔(一说少将)担任东方军团的参谋,亚历山大登陆后担任后备军指挥。

1798年底征叙军团成立后调该军团。

1799年3月指挥机动纵队作战,迫敌解萨法德之围,并强越雅各桥,占领土耳其帕夏之子的

军营。

7月25日参加阿布基尔之战,率领前卫部队,亲自击伤并俘获了土军司令穆斯塔法-维

齐,不过本人也受重伤,头部中弹。

8月升师长。

8月24日登卡勒尔号回国。

1799年12月与拿破仑的妹妹卡罗利娜-拿破仑结婚。

1800年4月出任预备军团骑兵指挥。

1801年之后,长期担任骑兵军军长。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5年参加多瑙河作战,9月曾代理一段时间的大军团指挥。

10月8日在韦尔廷根击败奥军。之后指挥对乌尔姆的进攻,调动失措,使得奥军一部突围成功。

10月18日在诺德林根包围迫降奥将魏尼克。

10月27日占领布劳瑙要塞。

11月15日擅自与俄军订立条约,致使俄军成功转移,后被拿破仑斥责。

12月2日参加奥斯特利茨会战。

1806年4月1日封为贝格大公,那不勒斯国王

1806年参加对普鲁士作战,10月14日参加耶拿会战,

10月28日于普伦茨堡迫降普鲁士霍洛恩厄亲王。

1807年2月7日在普鲁希-艾劳与巴格拉季昂部俄军激战未果。

2月8日再战本尼格森俄军主力不利。

6月4日参加古茨泰特-阿伦施泰因作战。

1808年2月20日被任命为西班牙总督,统帅入侵西班牙的法军。

5月2日指挥骑兵制造镇压西班牙人民的“五月事变”。

1812年调任新建大军团骑兵司令,参加对俄国的远征。

9月7日参加博罗季诺会战,顶替受伤的达武指挥对巴格拉季昂钝角垒的进攻。

9月14日率先进入莫斯科。

10月18日在塔鲁季诺被库图佐夫击败。

12月5日接替拿破仑指挥大军团残部。

1813年再度担任骑兵部队的指挥官

8月26-27日在德累斯顿挫败联军进攻,

10月16-19日参加莱比锡战役,组织万名骑兵大规模反击失利。

1814年1月11日以那不勒斯国王身份单独与联军媾和。

1815年3月31日再度对奥地利宣战。

5月3日在托伦蒂诺被奥军击败。

10月13日经军法审判在意大利被处决。

九、阿道夫-莫蒂埃 Adolphe Mortier,duc de Trevise

1768.02.13-1835.07.28 特雷维佐公爵

主要事纪:

1803年6月1日率军占领汉诺威,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5年11月6日出任当日组建的大军团第八军军长,参加多瑙河作战,

11月11日在杜恩斯坦峡谷遭到俄军伏击,凭借部下奋战得以幸免被歼灭。

1807年4月进攻波美拉尼亚和施特拉尔松,

6月14日参加弗里德兰战役。停战后兼任驻布雷斯劳的军区司令。

1808年3月封为特雷维佐公爵

1808年8月17日出任西班牙军团第五军军长。

1812年出任新建大军团青年近卫军军长,参加对俄国的远征。

9月7日参加博罗季诺会战,在进攻中遭遇哥萨克骑兵侧击,未取得实效。

10月莫斯科撤退时,没有执行拿破仑炸毁的克里姆林宫的命令,保留了着历史悠久的古堡。

11月16日在克拉斯诺反击库图佐夫的拦截。

1813年3月指挥美因军团近卫军一个师。

5月2日参加吕岑会战,担任反击。

8月26-27日在德累斯顿挫败联军进攻。

10月16-19日参加莱比锡战役。

1814年出任重建大军团老年近卫军军长,

2月1日在布里埃纳作战失利,

10日参加尚波贝尔之战,歼灭俄军苏费耶夫师。

11日于蒙米赖反击击败普将萨肯。

12日夏托蒂埃之战继续重创普将约克。

16日于楠吉击退奥将施瓦岑贝格。

3月7-8日进攻拉昂未果。

1815年6月7日被任命为近卫军骑兵指挥,因病未到职。

1835年7月,费希谋杀国王路易-菲利普时,被误炸身亡。

十、让-巴普蒂斯-贝西埃尔 Jean-Baptiste Bessieres,duc d'Istrie

1768-1813 伊斯的利亚公爵 朗格多克人,骁勇的骑兵斗士。

主要事纪:

起初在东比利牛斯军团第22猎骑兵团服役,以勇敢善战著称。

1796年6月上尉身份担任拿破仑私人卫队骑兵连指挥。

17年1月奉命送缴获的军旗回巴黎。

1798年4月以上校军衔出任私人卫队的指挥。

1801年之后,长期担任近卫军军长。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

1805年参加多瑙河作战,

1806年与勒费弗尔共同指挥近卫军,参加对普鲁士作战。

1808年担任西班牙军团近卫军和骑兵预备队指挥。

3月封为封为伊斯的利亚公爵

7月14日在梅迪纳击败西班牙军队。

8月5日担任西班牙军团右翼指挥官。

1809年3月调德意志军团任骑兵军军长,参加第二次多瑙河作战。

4月21日反击奥军席勒军。

7月5日-6日瓦格拉姆战役,负责中路反击。

1812年参加对俄国的远征。

1813年3月指挥美因军团近卫军一个师。

5月1日吕岑会战中,在萨勒河里巴赫溪前哨战中中炮战死。

十一、米切尔*内伊,1769.01.10-1815.12.07

十二、尼古拉斯*苏尔特,1769.3.29-1851.11.26

十三、让*拉纳,1769.04.11-1809.05.31

十四、路易斯*尼古拉斯*达武,1770.05.10-1823.06.01

十五、克劳德*维克托,1764-1841

十六、雅克-亚历山大*麦克唐纳,1765.11.17-1840.09.25

十七 、尼古拉斯*乌迪诺,1767.4.25-1847.9.13

十八、奥古斯特*马尔蒙,1774.07.20-1850.03.02

十九、路易斯-加布里埃尔*絮歇,1770.3.2-1826.1.3

二十、古维翁*圣西尔 ,1764-1830

二十一、约瑟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1763.5.7-1813.10.19

二十二、曼努尔*格鲁希 ,1766-1847

二十三、弗兰克斯-克里斯多夫*克勒曼,1735.5.28-1820.9.23

二十四、让-马蒂厄*塞律里埃,1754-1818

二十五、多米尼克*佩里尼翁,1754-1818

二十六、弗兰克斯*勒费弗尔 ,1757-1820

二战苏联授予元帅的是哪几个将领?

俄土战争指俄国与土耳其为争夺黑海及其毗连地区的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旨在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合并13世纪被蒙古鞑靼人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夺取黑海出海口。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关于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以及俄国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为此而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蓬勃发展的反对奥斯曼帝国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是在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对重新合并。

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战争中占领了波多利亚,以后又依靠右岸乌克兰的黑特曼多罗申科,企图将整个右岸乌克兰地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1674年,左岸乌克兰的黑特曼萨莫伊洛维奇被选为乌克兰的总黑特曼。多罗申科率部1.2万人于1676年占领了黑特曼首都奇吉林,企图借助于土军恢复自己的统治。

为阻止这一企图,俄国—乌克兰联军在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的率领下,于1676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包围了奇吉林,并于8月2日夺取该城,俘虏了多罗申科。在奇吉林远征期间,俄国—乌克兰联军与土耳其鞑靼军争夺奇吉林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

1679~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托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侵袭。土耳其由于未能达到目的,被迫于1681年1月23日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国的重新合并。俄军和乌克兰军的一致行动,对在战争中战胜土耳其鞑靼军起了重要作用。

1686~1700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侵略斗争的继续。战争是在俄国加入反土“神圣同盟”之后爆发的。

战争过程中俄军进行了克里木远征和亚速远征。由于俄瑞战争迫近,以及同盟的其他成员国与土耳其缔结了和约,俄国也同土耳其缔结了君士坦丁堡和约。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转归俄国。战争证明俄军必须进行改革。

1710~1713年的俄土战争是在北方战争期间进行的,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俄国被迫放弃亚述,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

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是1733~1735年俄波战争后由于俄土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帅的第聂伯河集团军以猛攻夺占彼列科普,尔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但后来由于发生了流行疾病和缺乏粮秣及饮水,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拉西将军指挥的俄顿河集团军,在布列达利海军中将的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于1736年6月30日攻占亚速。1737年7月顿河集团军在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锡瓦什湖,在萨尔吉尔河交战中击溃了克里木汗的军队。7月13日,第聂伯河集团军以猛攻夺取了奥恰科夫。

同年,奥地利参战,但奥军屡遭失败。为了与活动在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协同作战,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从而使战争产生了转折。8月,第聂伯河集团军在斯塔武恰内战役中击溃了土军。

根据摩尔达维亚代表团的请求,摩尔达维亚被接收加入俄国版图。俄国由于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且同盟国奥地利及退出战争,不得已与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在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中,强渡地形复杂的水障碍的经验丰富了军事学术。

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对俄国的侵略行动和反对俄国在波兰扩大影响而引起的,是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10月6日,得到法奥两国支持的土耳其对俄宣战。

为此,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区作战。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入侵乌克兰领土。俄第2集团军在击退敌人对乌克兰的进攻后,前出至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敌军作战。

在对霍京的两次猛攻失利后,他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过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防军由于缺少食物,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

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坑田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敌军。俄国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

在切斯梅海战中,俄国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9月,俄军以猛攻夺取了宾杰里要塞,7~11月,先后攻占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赖洛夫和阿克尔曼。

1771年,第1集团军展开军事行动,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于2月占领了茹尔扎,3月封锁了土耳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6月25日以猛攻夺取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木。

奥军推进到俄国边境之后,俄第1集团军转入积极防御。

该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作战,于6月和10月多次击退企图以优势兵力冲入多瑙河左岸地区的土军。俄国舰队在地中海成功的行动,促进了埃及和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义的爆发。俄国在陆海战场的胜利迫使土耳其于1772年5月30日在茹尔扎同俄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国又同克里木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

根据条约,克里木脱离土耳其,处在俄国的庇护之下。

1773年的军事行动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里亚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了图尔图卡伊。

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夫集团军被迫撤过多瑙河。9~10月,俄军企图攻打瓦尔纳和叙姆拉,均未果。

1774年6月,鲁缅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在图尔图卡伊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夫所部封锁了叙姆拉、鲁叙克和锡利斯特里亚诸要塞,其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

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于7月24日签订了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和约确认了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了俄国自由进入黑海。

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的战略协同动作、强渡大的水障碍、山地进攻、争夺要塞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鲁缅夫在战争中创建了协同陆军完成战斗任务的利曼桨船区舰队。

战争中,广泛用新式疏开战斗队形——师、团方阵,用与射击兵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取代线式战斗队形。鲁缅夫和苏沃洛夫制定的教令和守则反映了部队的战斗经验。

1789~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土耳其的复仇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的属地,允许土耳其检查出入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便对俄开战,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俄军统帅部展开了2个集团军:叶卡捷琳娜集团军和乌克兰集团军,以及克里木军团和库班军团。

同时,还调动了黑海舰队。1787年8月21日,土耳其舰队的大部兵力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9月13日夜,土军700人在金布恩沙咀登陆,但被俄军击溃。

10月12日,土耳其登陆队在炮火掩护下在金布恩附近登陆,但遭到苏沃洛夫军团的急速突击,几乎被全歼。1788年战争初期,奥地利加入俄国一方参战,并派出科布尔格斯基亲王的军团2.6万人在摩尔达维亚作战。

战争过程中,俄军围攻并夺取了霍京和奥恰科夫要塞。在攻打奥恰科夫要塞时,舰队起了重要作用。

在1789年的战争中,乌克兰集团军在比萨拉比亚对宾杰里以及其他要塞展开了争夺战。1789年8月1日,一支俄国部队和奥地利的一个军团在福克沙尼击溃奥斯曼·帕夏的军队3万人。9月22日,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的指挥下在雷姆尼克河畔粉碎了尤素甫·帕夏宰相的土军10万人。

但波将金没有利用这些胜利向多瑙河对岸发展进攻,而只是限于攻占宾杰里、哈吉别伊和阿克尔曼诸要塞。在黑海和地中海,俄国各捕敌私船队活动在土耳其舰队的交通线上。

在1790年的战争中,波将金仍是集中主力围攻敌要塞,而不是在野战中歼灭土军。土耳其指挥部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黑海高加索沿岸,将巴塔尔·帕夏的部队4万人调往阿纳帕要塞地区攻打库班,并且做好了在克里木登陆的准备。

俄黑海舰队在乌沙科夫海军少将的指挥下,先后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坚德拉岛海域的海战中连续突击,击败了土耳其舰队。在9月8~9日坚德拉岛海战中俄舰队巩固了这一胜利。南方集团军在舰队的协助下占领了基利亚、土耳恰和伊萨克恰诸要塞。向卡巴尔达进攻的巴塔尔·帕夏军团也被击溃。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从而使俄国处于困难境地。尽管如此,俄国仍向多瑙河展开进攻。

1790年12月22日,苏沃洛夫所部以猛攻夺取了土耳其防御工事坚固的伊兹梅尔要塞。

俄军在1791年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的部队强渡多瑙河后,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军2.3万人。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击败土军。7月3日,古多维奇将军的部队在西高加索以猛攻夺取了阿纳帕。俄军在陆上和海上的胜利,以及乌沙科夫8月11日在卡列阿克里亚角击溃土耳其舰队的胜利加速了雅西和约的签订。

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在战略和战术上协同的新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纵队与散开队形相结合的战术和围攻要塞的战法得到了发展。苏沃洛夫在《制胜的科学》条令中总结了俄军的先进经验。

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是土耳其在拿破仑一世的支持下发动的。土耳其企图在战争中进行报复,因为当时俄国正与法国、伊朗进行着激烈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1805年签订的关于俄国船只自由通过海峡的条约遭到破坏。

对此,俄国于1806年11~12月将米赫尔松将军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调到了土耳其傀儡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多瑙河哥萨克军投靠了俄国。12月30日,站在俄国一边的大不列颠开始行动,其舰队企图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两岸的工事和埃及沿海,但未成功。辛亚文海军中将的俄国分舰队,以捷涅多斯岛为基地,从1807年2月起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在达达尼尔海战和阿索斯海战中战胜了土耳其舰队。

在巴尔干战区和高加索战区,俄军也多次击败土军。英俄反土联盟崩溃之后,俄国于1807年8月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809年春战火重燃。俄军与阿塞拜疆民团和格鲁吉亚民团在高加索战区协同作战,将土军逐出波季和苏胡姆—卡列,同时还占领了阿哈尔卡拉基要塞。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率俄军8万人,在拥有140艘舰船的多瑙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强渡了多瑙河,夺取了伊萨克恰、土耳恰、巴巴达格、默钦、伊兹梅尔、布赖洛夫等要塞。

1810年5月,俄军在新任总司令卡缅斯基将军的指挥下,占领了帕扎尔吉克、锡利斯特里亚和拉兹格勒诸要塞。在9月7~8日巴蒂纳战役中,土军败北。9月,鲁舒克要塞和茹尔扎要塞的土耳其驻防军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夺取了洛佛奇,但很快又将其放弃;1811年2月10日以猛攻的方式再次攻克该城。

1811年初,俄国由于面临拿破仑军入侵的威胁,被迫将多瑙河集团军一部调往西部边境。兵力几乎减少一半的俄军开始由库图佐夫指挥。他在7月4日鲁舒克战役和12月5日斯洛博德泽亚地区的交战中迫使土军投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由于库图佐夫具备高超的外交艺术,土耳其才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和约规定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并入俄国的版图。拿破仑在1812年卫国战争前夕失去了土耳其这一盟友。

在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中,陆海军在战略上协同作战的新经验,以及夺取要塞、包围敌人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

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欧洲列强争夺奥斯曼帝国的领地而引起的。

当时,奥斯曼帝国严重的国内危机由于希腊民族解放革命战争而进一步加深。

当联合舰队出动保卫希腊自治权而在纳瓦里诺海战中击败土—埃联合舰队之后,土耳其苏丹得知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便撕毁了俄土两国以前缔结的所有协定,并于1827年12月宣布对俄进行“神圣战争”。

1828年4月26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为对付侯赛因·帕夏的15万军队,俄国将维特根施泰因元帅的集团军9.5万人调到多瑙河战区;将帕斯克维奇将军的军团2.5万人调到高加索战区,以对付5万人的土耳其军。

维特根施泰因集团军于5月7日越过国境,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占领了多瑙河各公国,强渡了多瑙河。10月11日,俄军从陆上和海上发起联合攻击,占领了瓦尔纳。帕斯克维奇军团越过国境之后,于7月5日以猛攻夺占了卡尔斯要塞。7~8月间,高加索军团各部队在地方民团的支援下占领了阿尔达甘、阿哈尔齐赫、波季和巴亚济特诸要塞。

在1829年战争中,双方战斗非常激烈。6月11日,季比奇将军指挥的俄军在序列夫恰附近的战役中击溃了兵力比自己多1倍的敌军,并于6月30日占领锡利斯特里亚。7月,季比奇率部1.7万人越过巴尔干地区,向亚得利亚那堡挺进。8月20日,该城守军投降。

俄军向南发展进攻,使伊斯坦布尔岌岌可危。在高加索,俄军于7月9日控制了埃尔祖鲁姆,前出到特拉帕作斯。俄军在两战区取得胜利,主力前出到伊斯坦布尔,舰队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以及舰船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曳,这些行动都迫使土耳其于9月14日签订了亚得利亚那堡和约。

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对于改进军队的指挥,组织陆海协同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积累了争夺要塞和进行野战的经验,使战役诸要素得到了发展。

俄土战争的结果,是俄国保留了南乌克兰、克里木、比萨拉比亚及高加索的部分领土,并在黑海沿岸巩固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求所有的俄国、苏联著名的元帅和将军的俄文全名以及斯大林、列宁的俄文全名.(会给加分啊)

二战是从1939年~1945年,期间苏联授衔四次,授予元帅的将领如下:

第一次授衔(1940年):

1、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Семё?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1895.2.18-10.3.31)

2、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Бори?с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а?пошников)(1882.10.2-1945.3.26)

3、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Григо?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Кули?к)(1890.11.9-1950.8.24)

第二次授衔(1943年):

1、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1896.12.1-14.6.18)

2、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1895.9.18-17.12.5)

第二次授衔(1944年):

1、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12.28-13.5.21)

2、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Леони?д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воров)(18.2.22-1955.3.19)

3、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окоссо?вский)(1896.12.21-1968.8.3)

4、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Род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1898.11.23-1967.3.31)

5、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Фё?дор Ива?нович Толбу?хин)(1894.6.16-1949.10.17)

6、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Кири?л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Мерецко?в)(18.6.7-1968.12.30)

第四次授衔(1945年):

1、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9.12.9—1953.3.5)

2、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1899.3.17-1953.12.23)

扩展资料:

苏联元帅分级

苏联元帅分级很多,共四级,其中以大元帅为最高,具体分级如下:

1、第一级——大元帅:历史上授予大元帅的只有斯大林一人;

2、第二级——狭义元帅及海军元帅,在苏联解体前共有43人被授予二级元帅;

3、第——空军、炮兵、装甲兵元帅,在苏联解体前共授衔11人;

4、第四级——空军、炮兵、海军、工程兵、通信兵等元帅,共54人。

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百度百科-苏联元帅

苏联元帅有哪些?

列宁(Лéнин),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马克思主义者、俄国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苏联创建者、列宁主义的提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

苏联元帅列表

前苏联的元帅军衔共分四级,“苏联大元帅”为第一级,“苏联元帅”和“苏联海军元帅”同为第二级;“军兵种主帅”为第;“军兵种元帅”为第四级。

前苏联时期,共先后授予1人“苏联大元帅”军衔,40人“苏联元帅”军衔,3人“苏联海军元帅”军衔,13人苏联“军兵种主帅”军衔(空军主帅7人,炮兵主帅4人,装甲兵主帅2人),60人苏联“军兵种元帅”军衔(空军元帅25人,海军元帅9人,炮兵元帅10人,装甲兵元帅6人,工程兵元帅6人,通信兵元帅4人)。

第一级

苏联大元帅:

1945年授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Джугашвили; Сталин)(1879.12.9—1953.3.5)

第二级

苏联元帅:

1935年授衔:

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2.4-1969.12.2)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1890.12.1-1938.11.9)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2.16-1937.6.11)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1883.10.25-1939.2.23)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1883.4.25-13.10.26)

1940年授衔:

铁木辛哥(1895.2.18-10.3.31)

沙波什尼科夫(1882.10.2-1945.3.26)

库利克(1890.11.9-1950.8.24)注:1942年被降为少将,1957年恢复元帅军衔

1943年授衔: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1896.12.1-14.6.18)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Alexander Mikhaylovich Vasilevsky)(1895.9.18-17.12.5)

1944年授衔: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1896.12.21-1968.8.3)

科涅夫(18.12.28-13.5.21)

戈沃罗夫(18.2.22-1955.3.19)

马利诺夫斯基(1898.11.23-1967.3.31)

托卢布科(1894.6.16-1949.10.17)

梅列茨科夫(18.6.7-1968.12.30)

1945年授衔: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 (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1899.3.17-1953.12.23)

1946年授衔:

索科洛夫斯基(18.7.21-1968.5.10)

1947年授衔:

布尔加宁(1895.6.11-15.2.24)注:1957年被降为上将

1955年授衔:

巴格拉米扬(18.12.2-1982.9.21)

格列奇科(1903.10.17-16.4.26)

叶廖缅科(1892.10.14-10.11.19)

崔可夫(1900.2.12-1982.3.18)

比留佐夫(1904.8.21-1964.10.19)

莫斯卡连科(1902.5.11-1985.6.17)

扎哈罗夫(1898.8.17-12.1.31)

1961年授衔:

戈利科夫(1900.7.29-1980.7.29)

1962年授衔:

克雷洛夫(1903.4.29-12.2.9)

1967年授衔:

雅库鲍夫斯基(1912.1.7-16.11.30)

1968年授衔:

巴季茨基(1910.6.27-.2.17)

科舍沃伊(1904.12.21-16.8.30)

16年授衔: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1906.12.19-1982.11.10)

乌斯季诺夫(1908.10.30-.12.20)

17年授衔:

奥加尔科夫(1917.10.30-1994.1.23)

库利科夫(1921.7.5- )

18年授衔:

索科洛夫(1911.7.1- )

1983年授衔:

彼得罗夫(1917.1.15- )

阿赫罗梅耶夫(1923.5.5-1991.8.24)

库尔科特金(1917.2.13-1990.9.16)

1990年授衔:

亚佐夫(1924.11.8- )

苏联海军元帅:

1955年授衔:

库兹涅佐夫(1902.7.24-14.12.6)注:1956年被降为中将,1988年恢复元帅军衔

伊萨科夫(1894.8.22-1967.10.11)

1967年授衔:

戈尔什科夫(1910.2.26-1988.5.13)

军兵种主帅-空军主帅:

1944年授衔:

诺维科夫(1900.1.19-16.12.3)

戈洛瓦诺夫(1904.8.7-15.9.22)

1955年授衔:

日加列夫(1900.11.19-1963.10.2)

1959年授衔:

韦尔希宁(1900.6.3-13.12.30)

12年授衔:

库塔霍夫(1914.8.16-.12.3)

17年授衔:

布加耶夫(1923.7.29- )

18年授衔:

科尔杜诺夫(1923.9.20-1992.6.9)

军兵种主帅-炮兵主帅:

1944年授衔:

沃罗诺夫(1899.5.5-1968.2.28)

1959年授衔:

涅杰林(1902.11.9-1960.10.24)

1961年授衔:

瓦连佐夫(1901.8.10-11.3.1)

1983年授衔:

托卢布科(1914.11.25-1989.6.17)

军兵种主帅-装甲兵主帅:

1962年授衔:

罗特米斯特罗夫(1901.7.6-1982.4.16)

15年授衔:

巴巴贾尼扬(1906.2.18-17.11.1)

第四级

军兵种元帅-空军元帅:

1944年授衔:

胡佳可夫(1902.1.7-1950.4.18)

阿斯塔霍夫(1892.2.8-1966.10.9)

法列拉列耶夫(1899.5.31-1955.8.12)

斯科里普科(1902.12.5-1987)

沃罗热伊金(1895.3.16-14.1.30)

扎沃龙科夫(1899.4.23-1967.6.8)

1955年授衔:

鲁坚科(1904.10.20-1990.7.10)

苏杰茨(1904.10.23-1981.5.6)

1959年授衔:

克拉索夫斯基(18.8.20-1983.4.21)

1961年授衔:

萨维茨基(1910.12.24-1990.4.6)

1962年授衔:

阿加利佐夫(1900.1.20-1980.6.29)

1967年授衔:

洛吉诺夫(1907.10.23-10.10.7)

12年授衔:

博尔佐夫(1915.10.21-14.6.4)

波克雷什金(1913.3.6-1985.11.13)

13年授衔:

济明(1912.5.6-19)

15年授衔:

叶非莫夫(1923.2.6- )

普斯特科(1918.4.10- )

16年授衔:

西兰季耶夫(1918.8.23-1996.3.10)

1980年授衔:

斯科里科夫(1920-2002)

1981年授衔:

斯科莫洛霍夫(1920.5.19-1994.10.14)

1982年授衔:

基尔萨诺夫(1919.1.1-1991)

1985年授衔:

阔日杜布(1920.6.8-1991.8.12)

康斯坦丁诺夫(1923.6.12- )

1989年授衔:

博利科夫(1929.3.25- )

1990年授衔:

沙波什尼科夫(1942.2.3- )

军兵种元帅-海军元帅:

1965年授衔:

卡萨托诺夫(1910.7.21-1989.6.9)

10年授衔:

洛博夫(1913.2.15-17.7.12)

谢尔盖耶夫(1909.10.5- )

13年授衔:

叶戈罗夫(1918.10.30- )

斯米尔诺夫(1917.10.5-1992)

1983年授衔:

切尔纳温(1928.4.22- )

1988年授衔:

卡尔加尼(1928- )

1989年授衔:

马卡罗夫(1931.7.18- )

索罗金(1922.3.28- )

军兵种元帅-炮兵元帅:

1944年授衔:

奇斯佳科夫(1896.11.18-1980)

雅可夫科夫(1898.12.31-12.5.9)

1955年授衔:

卡扎科夫(1898.7.18-1968.5.25)

1962年授衔:

卡扎科夫(1902.11.18-1989.8.25)

1965年授衔:

巴扎诺夫(1905.4.23-15.1.8)

1967年授衔:

库利绍夫(1908.12.26-2000)

1968年授衔:

奥金佳夫(1900.3.6-12.3.1)

13年授衔:

佩利捷列斯基(1913.4.7-1987)

1980年授衔:

博伊丘克(1918-1991)

1989年授衔:

米哈利金(1927.6.30- )

军兵种元帅-装甲兵元帅:

1944年授衔:

费多连科(1896.10.22-1947.3.26)

1945年授衔:

雷巴尔科(1894.11.4-1948.8.28)

波格丹诺夫(1894.8.29-1960.3.12)

1959年授衔:

卡图科夫(1900.9.17-16.6.8)

1962年授衔:

博卢波雅诺夫(1901.6.16-.9.17)

15年授衔:

洛西克(1915.12.4- )

军兵种元帅-工程兵元帅:

1944年授衔:

沃罗比耶夫(1896.12.29-1957.6.12)

1961年授衔:

普多什利亚科夫(1901.2.18-13.12.12)

12年授衔:

哈尔琴科(1911.7.31-15.1.10)

17年授衔:

格洛瓦尼(1915.11-18.10)

1980年授衔:

阿加诺夫(1917-1996)

1981年授衔:

舍斯托帕洛夫(1919.12.19- )

军兵种元帅-通信兵元帅:

1944年授衔:

佩列舍普金(1904.6.18-18.10.12)

1961年授衔:

列昂诺夫(1902.5.20-12.11.24)

13年授衔:

别洛夫(1917.8.19-2001)

19年授衔:

阿列克谢耶夫(1914.6.13-1980.11.12)

1、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英语:Kliment Voroshilov;俄语: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苏联党务和活动家、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建设者、卓越的统帅,苏联元帅(1935年),两次苏联英雄(1956年2月3日,1968年2月22日),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0年)。

2、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1890—1938),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省,苏联元帅。曾以加伦为化名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参加中国大革命和北伐,并指导发动南昌起义。

号称“远东军魂”的布柳赫尔(又译为布留赫尔)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他是1935年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远东方面军司令,也是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

3、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俄语: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英语: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1883年4月25日—13年10月26日),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贫农家庭,苏联军事将领,骑兵统帅。

1903年应征入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团士兵委员会和师士兵委员会副。1935年晋升为元帅 。后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总司令等。

4、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色拿破仑”之称号。?[1]?

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今斯摩棱斯克省萨福诺沃区斯列德涅沃村附近),俄国旧贵族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并参加苏军。在苏联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并立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获得平反。

5、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1883年10月25日—1939年2月23日),苏联军事家、统帅,苏联元帅(1935)。

他生于布祖卢克市(今属奥伦堡州)。1901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任第9、西南方面军司令,在保卫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莫斯科以及解放乌克兰等作战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